批評應(yīng)就事論事,以不傷害他人自尊為前提,同時也要給他人一個臺階下,激烈的措辭只能使之心生怨恨,背離了你的根本目的。
批評是讓人改正錯誤的方式,但是批評也要講究藝術(shù)。恰當?shù)呐u會對對方敲響警鐘,改正錯誤。反之,則會適得其反,弄巧成拙。在工作中,員工避免不了會犯錯誤,因此領(lǐng)導(dǎo)要想糾正錯誤、批評員工一定要注意場合,最好是在沒有第三者在場的情況下進行,否則,再溫和的批評也有可能會刺激受批評人的自尊,因為他會覺得在同事面前丟了面子。他或許以為你是有意讓他出丑,或許認為你這個人不講情面,不講方法,沒有涵養(yǎng),甚至在心里責(zé)怨你動機不善。因為批評人不注意場合,帶來這么多的副作用,受批評者心生怨恨,批評人、改變?nèi)说哪康木秃茈y達到。
如果萬一必須在現(xiàn)場當眾改變?nèi)恕⑴u人,其態(tài)度措辭要特別謹慎。以不刺傷他人的自尊自我為前提,否則很難達到批評人、改變?nèi)说哪康摹?/p>
措辭要客觀準確婉轉(zhuǎn),是說糾正別人、批評別人時,不能主觀從事,不能夸大其詞,不要生硬直露,更不要糾纏舊賬。不恰當?shù)拇朕o,可能激怒對方。比如:“你必須聽我的,改變那種做法,否則……”這種命令威嚇很難使人心服口服,即使可能出于下級服從上級的原因,表面服從了你,他的心里一定怨恨你。命令威嚇是最傷人自尊的。為什么不可以客觀婉轉(zhuǎn)一些呢:“這種做法不符合上面的規(guī)定,會帶來很多麻煩,我們看看怎樣做才更好。”
許多可能是善意的批評,想幫助對方改變某些錯誤,但由于措辭不當,導(dǎo)致對方怨恨,甚至關(guān)系破裂,根本談不上實現(xiàn)批評改變?nèi)说哪康摹I埔獾恢v究措辭的批評往往出現(xiàn)所謂“好心沒好報”的后果。
熱門專題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