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命是有很多東西值得咀嚼的,最該咀嚼的,便是我們該如何行走,如何才能讓生命更接近于我們的本真。
太多的人,因為現世的利益,還有得失,人生起步的時候,就已經錯了。
這錯表現在三個方面。
一:我們往往依照經驗來選擇自己的人生而非依照內心,而這經驗的獲得又來自現實的鄙俗。
說個大家都認同的事吧,年輕人大學畢業,不管讀了本科還是研究生,目前的選擇仍然首趣公務員。
為什么?國人普遍的觀點里,是穩定。是可靠。是體面。
穩定為什么會成為我們選擇時的首要考慮呢?這怕是一個民族情結的問題。我們大都不喜歡漂泊,不喜歡冒險,我們一開始便給自己的人生設定一個目標,要穩定。這里面既有對未來的懼怕和擔憂,對失敗的不敢承擔,更有對自己能力的不確信。可是,真的考取了公務員,走了所謂的仕途,就沒有風險就一定很穩定么?沒人去這么想,因為我們的經驗來自于世界絕大多數人的活法,大多數人認為對的,我們就不再去懷疑。大多數人的追的,我們就認為是鐵定正確的。
所有的選擇中,我們獨獨忘了,我是獨特的一個,我的路該怎么走,應該由我自己說了算。或者,我能在什么行業有所作為,什么行業不碌碌而為,不渾渾噩噩麻木地走完一生,不是去問別人,也不是從別人的軌跡里尋找自己的人生,而應該歸于我的內心。
完全抹殺內心的需求,一味跟隨著大眾,人云亦云,別人的選擇便是我的選擇,這便是我們最大的錯處。
不走尋常路,這才是成功的開始。
二:屈服于對明天的擔心,而無條件放棄今天,是我們人生錯選錯走的第二步。
我們一生下來,便對未來充滿了恐懼。我們極少拿未來的不確定當成一種誘惑,當成一種刺激去追求。我們打小就考慮的,是如何逃避風險,如何在一個溫暖的籠子里關自己一輩子。
太多的年輕人擇業時,不敢去對那些陌生而新鮮的行業抱有興趣,怕那是一口不熟知的井,怕進去后我們不知道自己邁步子。
太多的人在人生本該發生轉折的時候斷然放棄了轉折的可能,而選擇墨守成規。
為什么?我們永遠屈服于對明天的擔心。每每有年輕人干點出格或反傳統的事,大家幾乎同時發出聲音,做不得啊,那太危險了。
危險是什么?危險本身是一種挑戰,一種對潛在能力的激發,抑或對一個不太明了的自己的挑戰和挖掘。但在我們眼里,這些都是不可取的,都是必須扼制的。我們在熟悉的舊有的道路上一次次地重復,在麻木而混沌的世界里機械地重復著自己的步子,獨獨不敢做的,就是跳出這個熟悉,進入那個陌生,在陌生中去嘗試諸多另外的可能。
于是,年輕人不敢輕易跳槽,有了的不敢輕言放棄。本來不熱愛此項工作,就因該工作穩定或不需再去探險,于是機械地將自己捆綁在舊有身上,而極少也剪斷那些束縛。
天永遠是藍的,遠方永遠有新鮮的空氣等著我們去呼吸。當我們這也不敢那也不敢時,我們的人生就已輸定。
三:將自己不喜歡的當成主業,卻永遠不敢為自己喜歡的那一個做出嘗試。
有多少人從事的是自己喜歡的職業呢?或者說,我們在擇業的時候,有多少是按自己真正喜歡不喜歡來做擇取標準的呢?
上中學時我們常常被教導,課本,作業,題庫,這才是我們要學的正經,對一切的課外讀物,不管它是歷史還是小說還是童話,都被視為閑雜,不能為自己擁有。
殊不知,每個人生命里都有一種不被他人掌控的東西,或者迥異于他人的才質,這些才質最初的表現,便是我們的興趣。我們的興趣在哪個方面,我們的成就肯定就在哪個方面。但我們的前期,有興趣么,敢有興趣或者敢在興趣上投放時間嗎?
上大學報專業,我們按哪個將來就業好掙錢多選擇,卻很少想到我該學什么,我最喜歡想成為什么。
等畢業,要就職了,我們的選擇又盯著哪些是大家公認的好,牛的,哪些是這個社會上已經被反復證明了對的。
我們永遠選擇在別人的對里,或者在別人的經驗別人的認知里,我們總是不去問一下自己,此生到底想要啥?
想想,為了安全,為了穩定,為了體面,或者為了別人眼里的成功,我們這一生,抹殺了多少天性,錯負了多少情懷,甚至,白白浪費了上帝賜給我們的那獨特的一份聰明。
所以,人這一生,真的要好好想一想,重要的話說三遍,一定要認清自己認清自己認清自己。
你是誰,你的不同點在哪,你此生最想做的是什么,你此生最愿為之付出的又是什么?
將興趣愛好變成自己的職業,然后讓這職業成為你一生追尋的事業,愉快地為之奮斗,這才是我認為的上好的人生。
熱門專題: